提高产业债融资比重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KD资讯 2025-02-07 09:50:03 3阅读 0评论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提高产业债融资比重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吴晓璐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求是》杂志刊发了题为《奋力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署名文章。在“强化功能发挥,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方面,文章提出,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提高产业债融资比重。

  提高产业债融资比重,是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对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债募集资金可用于补充运营资金、项目建设等,助力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而且,产业债支持的多为新兴产业和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有助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债券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作为筹措中长期资金的重要场所,债券市场在直接融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市场也丰富了债券市场的层次和功能。从债券品种来看,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可转债、可交换债和同业存单等不同品种满足了不同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77.0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55.8万亿元,交易所市场托管余额21.2万亿元。商业银行柜台债券托管余额1556.2亿元。从债券类型来看,政府债券余额81.58万亿元,金融债券余额62.2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32.92万亿元,国际机构债券余额2866亿元。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推动完善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丰富债券种类,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推出绿色债、双创债、乡村振兴债、科创债、低碳转型挂钩债等专项债券,创新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引导资金流向绿色、科技等国家战略重点领域,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4.20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比重为2.4%。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共有1156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其中592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830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266家同时通过两个渠道入市,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

  明明表示,近年来,监管部门推动了多层次债券市场的建设,丰富了债券市场的产品体系,优化债券市场的监管体制,并通过政策引导提升债券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金融等领域的能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财达证券资本市场总部总经理郝晓姝表示,未来,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监管职责,统一监管标准;发展高收益债市场,如设立“垃圾债”板块,引入专业机构投资者;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丰富境外投资者类型和数量,加强与国际债券市场的规则对接和监管合作,提升我国债券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多方面入手提高融资比重

  目前,国内产业债发行规模和占比较低,从交易所债市来看,产业债发行规模占比不足10%。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2月6日,交易所债市发行规模2.26万亿元,同比增长9.82%。其中,产业债发行规模1775.06亿元,占比7.85%。

  今年以来产业债发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国企和高等级主体发行占比提高。截至2月6日,年内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发行产业债1728.31亿元,占比97.37%,同比增长4.23个百分点。另外,年内发行人主体评级在AA+以上的发行规模1663.54亿元,占比93.72%,同比增长3.62个百分点,AAA级别发行规模1248.1亿元,占比70.31%。

  谈及如何提高产业债融资规模和比重,明明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产业债市场,如社保基金、年金基金等,提升市场的稳定性和定价效率;二是加强产业债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及时性;三是通过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降低产业债融资成本,提高企业发债积极性。

  郝晓姝认为,可以进一步完善增信机制,鼓励更多优质民营企业发行产业债;对投资产业债的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同时增强二级市场流动性,吸引长期资金配置,推动社保基金、年金等长期资金增加产业债配置比例;创新债券品种,匹配政策补贴;推动评级机构细化企业信用分层,允许“投资级以下但潜力型”企业发债,并引导投资者接受适度风险溢价等。

  “未来产业债融资比例可逐步提升至信用债余额的50%左右,占债券市场余额比例可提升至15%至20%。这一比例既能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又能保持债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明明表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KD资讯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