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涉及金额超755亿!审计署发整改报告 揭示银行信贷多项问题

  12月22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查出的问题,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755.56亿元。

  金融行业一直以来是审计重点领域。报告显示,此次整改问题主要涉及对偏离服务实体经济定位问题和对金融资源供给结构不够优化问题。此外,审计署报告也对金融反腐等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作出了针对性阐述。

涉及金额超755亿!审计署发整改报告 揭示银行信贷多项问题

  信贷投放问题多防范空转问题成重点

  报告显示,对违规改变贷款投向问题,6家金融机构对信贷数据进行二次检验,不断提升统计质量;对信贷投放虚增空转问题,有关银行完善存贷款考核指标体系,停止即贷即收;等额存贷余额较审计时下降66%。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督促有关金融机构加强信贷业务管理,切实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但空转问题却屡禁不止。

  审计署曾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6家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含金量不高,部分机构将其他类贷款违规变造为科技、绿色、涉农等重点领域贷款。部分信贷投放虚增空转。其中,5167亿元属于“即贷即收”形式,即在考核前发放、考核后收回。此外,存在等额存贷情况,即企业在贷款前存入等额存款或贷款后再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回银行。

  挪用科技创新贷款企业提前结清465.62亿元

  报告指出,金融机构还存在资源供给结构不够优化问题。针对重点领域“加”的成色不足问题,4家银行督促挪用科技创新贷款的企业提前结清465.62亿元,并严格贷后管理减少空转套利空间。

  审计署此前公示,4家银行680.59亿元名义上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贷款,被挪作他用或空转套利。

  此外,本次报告显示,针对限制领域“减”的力度不够问题,4 家银行印发加强经营状态异常企业融资管理的通知,推进“僵尸企业”债务和风险资产处置,已通过重组、诉讼等收回贷款91.01亿元,如实下调风险资产分类。

  据了解,至2023年年底,这4家银行未完成2020年年底前出清任务,仍为461户“僵尸企业”保有贷款余额 314.41亿元。其中,34.84亿元为2023年新发放,306.09亿元风险资产通过“无效重组”、违规展期等方式虚假盘活,长期以“仍未不良”的虚假形态占用信贷资源。

  审计数据敲警钟高歌猛进式投放应防范“高水分”

  近年来,银行普遍加大了针对重点领域的信贷力度,但因信贷问题被监管处罚的案例亦层出不穷。贝壳财经记者整理发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银行因为小微信贷数据“虚增”“不实”“划型不准”等与“冲量”有关而“吃下”罚单。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不少银行为了完成普惠、小微贷款等方面的监管考核任务,与企业达成默契合作,要求其与银行在月末、季末节点互相配合,比如月末提款,月初再“换掉”贷款,以实现数据上的达标。亦有银行存在拆分贷款等现象。

  有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当前市场有效需求十分有限,但在考核指标的压力下,银行也不得不为了规避风险与大型企业合作发放贷款,再回流至银行存款类产品中,一存一贷数据就会提高,但实质只是增加了银行成本,完成考核任务。

  “无论是资金空转还是统计造假都值得警惕,这不仅严重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还可能会为宏观经济决策设置虚假前提。”有业内人士指出,金融机构为追求短期利益,通过虚增信贷投放、虚假重组等方式掩盖风险,会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

有话要说...